最新动态

你的位置:杏彩开户 > 最新动态 > 苏东坡一首冷门的端午词,如诗如画,色香味俱全,有如神来之笔!

苏东坡一首冷门的端午词,如诗如画,色香味俱全,有如神来之笔!
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0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端午节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在古代端午节又被称为:端阳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、五月节、菖蒲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等等。

端午佳节的民间习俗也是多种多样,有龙舟竞渡、门悬艾叶、吃粽子、喝菖蒲酒等等。

古代端午节还有浴芳兰、缠彩线、挂小符、射柳斗草等习俗,妇女儿童还会在端午日放风筝纸鸢,尽情欢乐。

文人墨客在这一天还会吊祭屈原,吟诗填词,记录下佳节盛况,抒发自己的感慨。

下面苏轼的这首《六幺令》,虽然很冷门,却几乎概括了宋代的民间习俗,同时还祭奠了屈原。

图片

《六幺令·天中节》

苏轼〔宋代〕

虎符缠臂,佳节又端午。

门前艾蒲青翠,天淡纸鸢舞。

粽叶香飘十里,对酒携樽俎。

龙舟争渡,助威呐喊,凭吊祭江诵君赋。

感叹怀王昏聩,悲戚秦吞楚。

异客垂涕淫淫,鬓白知几许。

朝夕新亭对泣,泪竭陵阳处。

汨罗江渚,湘累已逝,惟有万千断肠句。

这首词的大意是:

到了虎符缠臂的五月,又迎来了端午佳节。

家家门前挂着青翠的艾蒿菖蒲,孩子们在野外放着风筝。

人们端着飘香的粽子,携带着酒樽肉俎,到江边看龙舟竞渡。

江面上龙舟竞发,彼此呐喊助威,还有一些人在江边悲壮地大声吟诵屈原的《离骚》。

楚怀王愚昧糊涂,楚国悲惨地被秦国灭亡。

身处异乡的游子,情思满溢,涕泪涟涟,双鬓的头发不知道斑白了多少?

新亭对哭早晚哀,眼枯泪尽陵阳处。

屈原在汨罗江畔投江而逝,只留下了无数的让人痛断肝肠的诗句。

图片

开篇两句点明端午节的标志性习俗“缠虎符”,直接将读者带入节日情境。

“虎符”不仅是驱邪祈福的象征,更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“门前”两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: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青翠的艾草和菖蒲,天空澄澈,纸鸢随风飘舞。

艾蒲的青翠象征着生机与活力,纸鸢的飞舞则增添了节日的欢快与灵动。

“粽叶香飘”两句进一步渲染节日氛围。粽叶的清香弥漫开来,飘散至十里之外,足见粽子制作之盛、香气之浓。

“对酒携樽俎”描绘出人们相聚一堂,手持酒杯、盛放祭品的场景,既体现了节日聚餐的欢乐,又暗示了祭祀这一重要传统习俗。

“龙舟争渡”三句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。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,健儿们奋力划桨,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水面飞驰,岸边观众呐喊助威,场面热烈非凡。

而“凭吊祭江诵君赋”则揭示了这一活动的深层意义——人们在欢庆之余,不忘凭吊屈原,诵读其辞赋,让传统节日超越了单纯的娱乐,成为传承文化、缅怀先贤的重要载体。

下阕笔锋一转,由眼前的节日盛景转入对历史的深沉追思。

“感叹”两句词人直抒胸臆,对楚怀王的昏庸无能表示愤慨,对楚国被秦国吞并的悲惨命运深感悲痛,词人借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。

“异客”两句苏轼以“异客”自比,道尽了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无奈。

在异乡的端午佳节,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时刻,可他却只能独自面对,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。

斑白的鬓发,是岁月无情的刻痕,也是仕途坎坷、壮志未酬的见证。

“朝夕新亭”两句运用典故,“新亭对泣”出自《世说新语》,表达了对国家沦亡的悲痛与无奈;“陵阳处”则指屈原被流放之地,暗示着屈原的悲惨遭遇。

词人借这两个典故,进一步抒发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,以及对屈原等爱国志士的同情与敬仰。

结尾三句词人以景结情,将情感寄托于汨罗江这一特定的历史场景,使全词的情感在深沉的悲痛中达到顶峰,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文学成就的高度赞誉。

此篇与词人其他的那些“豪放”或“婉约”之作大有不同,仔细读来,意蕴深远,别具一格,令人赞叹,词中之境如诗如画,色香味俱全,有如神来之笔。
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